美国港口自动化争议引发的劳资博弈与全球影响

By Eric Huang Photo:CANVA
美国港口的自动化问题这些年来一直是劳资双方争论的焦点,这场拉锯战不仅对港口作业的未来有深远影响,也关系到工人的就业保障以及支撑美国经济的供应链稳定。在另一场可能瘫痪港口的罢工阴影下,自动化的角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不仅仅是美国国内的劳工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全球航运市场以及供应链运作的重要因素。
港口自动化的争议并非新鲜事。随着技术进步逐步改变海运业的格局,这场矛盾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萌芽。20世纪后期,港口逐渐从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作业过渡到集装箱化运输,随之引入的起重机和其他机械设备提高了作业效率,但也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当前的争端与过去几十年来技术扰动行业的历史如出一辙。1977年,ILA曾因类似的担忧,即现代化可能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而发动罢工。近50年后,故事依然相似:工人担心自动化会侵蚀他们的生计,而雇主则主张技术是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2024年10月1日,ILA发动为期三天的罢工,瘫痪了东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港口,影响了从新英格兰到德州的主要海运枢纽。这场行动凸显了自动化争议的高风险性。10月3日,罢工以临时协议告终,其中包括为码头工人加薪并将现行主合同延长至2025年1月15日。尽管暂时化解危机,自动化仍然是核心问题。ILA要求全面禁止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设备,理由是担心就业机会和经济安全受损。另一方面,USMX则认为,自动化对于美国港口的长期可持续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从ILA的角度来看,自动化是一个存在性威胁。工会领导人认为,用机器取代人力会破坏数千名码头工人的经济安全。此外,他们还认为,自动化并不一定能为消费者降低成本。例如在汽车行业,自动化带来的结果是价格上涨以及大规模的失业。ILA还对自动化可能对其「使用货柜补偿金」系统产生的财务影响表示担忧。这些补偿金是补偿码头工人因使用集装箱运输而减少就业机会的特殊款项,为码头工人提供了重要收入来源。随着自动化的增加,这些补偿金可能会减少,进一步威胁工人的生计。
关于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复杂且矛盾。一些研究显示,自动化会削减工作岗位。例如,经济圆桌会议(Economic Roundtable)的一份报告估算,2020至2021年间,洛杉矶和长滩港的自动化每年削减572个全职工作岗位。然而,太平洋海事协会(PMA)委托的另一份研究则发现,自动化提升了吞吐量,吸引了更多业务,反而增加了工会成员的工作机会。这些相互矛盾的结论表明,在实施技术升级时,需要谨慎规划并促进合作,以确保技术进步能同时惠及工人和整体经济。
为应对工人的担忧,投资于职业发展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条出路。培训计划可以帮助工人适应新技术,使其能够过渡到需要专业技能的新角色。例如,西海岸的国际码头和仓库工人联盟(ILWU)与太平洋海事协会(PMA)合作,在洛杉矶港设立了培训中心,为码头工人提供维修和操作自动化设备的课程。这一模式显示,工会和雇主可以共同努力,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另一个妥协的途径是谈判确保工人权益的条款。欧洲的港口工会已成功争取到包括自动化失业保障的协议条款。在美国合同中加入类似规定,可以帮助双方减轻技术扰动带来的风险。
ILA与USMX谈判的结果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港口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每年处理数千亿美元的货物。劳资纠纷持续或抵制现代化可能削弱美国港口的竞争力,导致航运流向更高效的国际港口。同时,这场争论也反映了当今社会面临的更大挑战:如何在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保护工人的权益和经济安全。随着自动化继续重塑全球行业,找到公平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法将变得愈加重要。
你可以分享我们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我们的部落格,将有最新的物流供应链的报导与经济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