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博客

SOC (Shipper’s Own Container)货主自有箱:那个不属于船公司的箱子

17 Nov 2025

By Vincent Wen    Photo:CANVA


SOCShippers Own Container 中文称为「货主自有箱」,意思是这个货柜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属于货主自己,而不是船公司提供的集装箱。一般出口货常用的是 COCCarriers Own Container,船公司箱) —— 船公司提供柜子,你付租金,用完还回去。而 SOC 则是你自己买的、租的,或从第三方租赁公司取得的柜子,自己负责管理、维护、运回

 

一、运用场景:灵活掌控的策略选择

传统上,大多数出口商使用船公司提供的 COCCarriers Own Container)。这种模式虽然方便,但在旺季常出现「缺柜」、「等柜」、「强制换港」等问题。

SOC 则让货主能自行决定:

在哪里装柜、在哪里还柜

柜型、内部配置与冷冻设备状态

跨航线调度(如同一个柜在不同航段使用)

举例来说,一家出口电子测试设备的台湾企业,在高雄港使用自有 SOC 出口美国洛杉矶后,该箱可直接转内陆至德州,再装载其他货回亚洲。这样的灵活度,是传统 COC 无法提供的。

 

二、价格影响:成本结构的再平衡

采用 SOC 的核心吸引力之一,就是「可控的成本」。

节省租箱与滞期费(Demurrage):自有箱不受船公司租期限制,能避免因港口延误产生的高额费用。

议价能力提升:当运价上涨时,货主可与船公司谈判「裸运费」(freight only),不再被迫接受绑定租箱的整体价格。

长期资产回报:对于出货稳定的企业,购买或租赁 SOC 反而能摊平运输成本,提高物流预算的可预测性。

以近期行情为例,若台湾至美西航线 40HQ 运价为 USD 2200COC,每次滞留多 5 天即增加约 USD 500 滞期费;而 SOC 因可自行控制还柜节奏,实际总成本可能下降 1015%

 

三、还柜挑战:灵活度的另一面

然而,SOC 的灵活也意味着责任更重。

货主必须自行安排「还柜地点」,在部分地区(特别是美国内陆或欧洲内陆港)可能因距离与交通费用增加,导致实际成本上升。

例如某次货主在洛杉矶港区遇到港口拥堵,被通知需改送还柜至内陆仓库,增加近 70 公里运距与额外卡车费用。

因此,在采用 SOC 前,建议企业:

先确认目的港的「还柜政策」与「还柜场地网络」。

与当地代理或拖车行签订固定路线合约。

评估回程利用率(是否能二次装货回亚洲)。

如此可确保 SOC 的成本优势不被「地面环节」抵销。

 

四、策略思维:从节省到掌控

SOC 并非适合所有企业,但对于出货频繁、产品具特殊要求(如冷链控制或高价值货物)的公司,它带来的不只是节省运费,更是「掌控供应链主导权」。

在运价波动剧烈的年代,谁能预先锁定自己的运输节奏、掌握柜源、灵活调度,就能在市场中多一分稳定与谈判力。

如同一位业界前辈说过的话:

「租船公司的箱是别人的规则,SOC 是你自己的节奏。」

 

你可以分享我们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我们的部落格,将有最新的物流供应链的报导与经济讯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