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下半年:航运到亚洲的最新趋势观察

By Vincent Wen Photo:CANVA
运价经历一段下滑后,近期又开始出现反弹迹象;部分港口依然拥挤,航线也因地缘政治与天候影响出现调整。整体来看,市场虽不稳定,但仍充满机会。
一、现况回顾:市场重心正在移动
过去几个月,美国等成熟市场的消费放缓,出口需求减少,从中国出发的美国线航运明显降温。相对地,东南亚地区如越南、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的进口需求持续上升,许多中国企业也开始把焦点转向这些市场。这让东南亚成为下半年海运的新亮点。
运价方面,今年上半年普遍走低,但进入第三季后开始回升。根据国际航运指数显示(如 Drewry/WCI),10 月起部分主要航线价格有反弹。整体趋势显示,短期内运价仍会波动,但幅度比前几年稳定许多。
另外,新加坡与中国沿海部分港口近期仍偶有拥堵情况。主因是船班改道、港口作业人力不足,加上部分船公司重新调整航线配置,导致货柜延误。对进出口商来说,这代表到货时间可能仍有不确定性
二、影响下半年航运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际政治与贸易政策:
美中关系、关税政策与出口限制,仍是影响全球贸易的重要变数。一旦有新政策推出,货物流向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变化。
航运公司的策略:
因应市场需求不稳定,许多航商减少使用超大型船,改采较灵活的中型船队,以便快速调整航线与班次。
港口与天候因素:
天气异常、港口人手不足或航道安全问题,都可能造成短期瓶颈。这些情况会影响交期并推高物流成本。
三、东南亚与中国航线的变化
东南亚市场:
随着更多工厂转移至东南亚,该地区的进出口活动明显增多。越南、新加坡与泰国等主要港口的货柜吞吐量持续攀升。不过,当地港口基础设施能否跟上增长速度,是未来一大挑战。如果港口拥挤情况恶化,将导致延误与运费上涨。
中国航线:
中国出口的结构正在改变,对美国出口减少,转而增加对东南亚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出货。这让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分工与舱位配置出现调整。港口运作效率与内陆运输衔接能力,将直接影响出口商的交货稳定性。
四、年底前的风险与机会
潜在风险:
运价可能出现短期大幅波动。
港口延误或塞港仍有机会发生。
地缘政治或突发事件可能中断航线。
主要市场(如美国、欧洲)需求若再度疲软,将影响出口量。
潜在机会:
东南亚成为供应链重心后,区域内航运需求强劲。
灵活调整船型与多港转运,可在成本与速度上取得优势。
生产与仓储布局分散,有助降低单一市场波动的风险。
五、对企业的建议
多元化出货与港口选择:避免依赖单一港口或航线,提前规划替代方案。
灵活运用合约:结合短期与中期舱位合约,并关注国际运价指数的变化。
调整库存策略:在东南亚与中国分散库存位置,减少因延误造成的供应中断。
加强与货代、船公司沟通:保持即时资讯流通,提前掌握班期变化。
密切关注政策与市场讯号:如关税、出口管制、或主要经济数据变化,以便提早调整出货策略。
六、结论
2025 年下半年到年底,航运市场虽仍充满变数,但东南亚与中国的区域贸易活动正逐渐增强。只要企业能保持灵活应变、分散风险并持续掌握市场资讯,就能在波动中找到稳定成长的机会。
你可以分享我们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我们的部落格,将有最新的物流供应链的报导与经济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