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西岸最大的兩個港口會堵塞 ?
14 Oct 2021
By Arthur
10月中國到美國的貨櫃量急凍之際,美國港口可以借機理順堆積的貨櫃。
據說Nike在今年的感恩節,耶誕節銷售季可能貨架上找不到你想要買鞋的型式與鞋號。這都是航運延誤和貨櫃在美國港口與鐵路集散站被積壓惹的禍。從今年以來,船公司已經想盡辦法買租船,買租櫃來增加海運運力了。目前如果不是港口的運作造成死結的話,老實說,全球的海運運力是應該趨於去年的標準。很多人搞不懂為什麼美國的洛杉磯、長灘2個最大的亞洲進口門戶港口從年初擁塞到現在?我們來瞭解一下。
一般亞洲和歐洲的主要港口多年來一直維持24小時不間斷運作。但很鮮明對比的是,最繁忙的洛杉磯和長灘港還是維持著每天休息數小時不作業的時間表。這兩個港口的日常工作分為兩班輪換,一班為上午8點至下午4點,另一班為下午6點至淩晨3點。週六取貨的情況很少,並且會有額外收費,周日全天休假。所以與歐洲,亞洲港口運作能力的比較下,這兩大港口只有歐亞的60%-70%的運作能力。這是最重要的死結之一。後疫情時代,美國暢旺的商品需求爆發對於港口的運作能力,比去年增加更多。然而目前的港口操作運能低下,工作時間依然不變,自然瓶頸就卡在港口端了。為瞭解決進口激增的問題,上周,長灘港已經決定進入每週四天的24小時運營模式。洛杉磯港暫不打算延長碼頭營業時間,但希望將重點提高運營效率。這樣的些許增加工作時間,對於全面疏解積壓的貨櫃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但好過完全不變。
據報導說,被委任解決港口擁堵問題的拜登政府官員博卡利(John Porcari)上周表示,南加州港口是美國最繁忙的貨櫃港口,能否滿載負荷運營並非只取決於港口本身的意願。要延長勞工的工作時間需要說服卡車公司、貨運鐵路公司。同時,進口商也得延長工作時間。但各方的訴求與衝突導致了難題。這也是美國政府期望美國港口也能與歐亞港口一樣每天24小時營運但是推行到現在還是很困難。除了工作時間無法滿載運行外,另外一些資料說明瞭港口的基礎建設無法提供足夠的運力。根據太平洋商船協會(PMSA)的資料,這兩個港口在1月至7月期間處理了600多萬個貨櫃,比疫情前的水準增加了23%。今年至今,洛杉磯港的總體貨櫃量比2020年增長了30%,但是卡車運輸能力只增加了8%,港口倉庫存儲空間比需要的少25%。這表明了碼頭遭遇了進口貨櫃激增的壓力,就算操作工人24小時運行,需要密切配合在陸地上的供應鏈卻根本不能負荷。
還有港口與卡車公司的聯繫存在障礙。連接進出港口貨櫃和服務於內陸配送點的卡車系統沒有滿負荷運轉,平均每天有30%的用於轉運貨物的卡車預約時段未被使用。港口管理層指責卡車司機經常不按預定時間到集裝箱堆場取箱,造成了混亂。但是港口卡車司機抱怨預約經常會延誤,導致他們錯過下一個預約。碼頭上佔用空間的空貨櫃堆積成塔,必須要先被挪出港口,這樣才有空間從船上卸下更多的貨櫃。目前沒法滿負荷運營的問題,要歸咎於港口倉庫沒有足夠的卡車、司機以及設備 -- 如運輸貨櫃所需的車架。由於倉庫容量不足,許多卡車司機將櫃子和運輸用的車架留在港口外。港口經營者說,以前需要三天時間將車架運回港口,現在則需要八天。港口外的倉庫也在經歷爆滿,一些貨主正把貨櫃作為存儲地,因為把貨物留在港口比租用外面的倉庫空間更便宜。這些種種的惡性循環的混亂情況解釋了為什麼美國港口到現在,就算是拜登政府積極想要介入解決改善也是困難重重。
不過中國從9月底開始限制工業用電,已經造成從中國到美國的貨櫃量急速降低(並且也造成10月運價的大跳水!)。這不也是提供一個機會給洛杉磯/長灘港時間與空間來疏解堆積如山的櫃子,理順貨運流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