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博客

亞馬遜逆勢加租12架飛機 趁市況低迷急擴空運機隊

05 Jun 2020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電商巨人亞馬遜(Amazon)周三(3日)宣布,將向Air Transport公司租用改裝過的12架波音767-300客機加入貨運機隊,這使得亞馬遜的貨運機隊飛機數量增加到80多架。消息一出,激勵Air Transport股價一度飆升16%

12架新租飛機的其中一架上個月已加入原有70架飛機的貨運機隊,其餘會在明年到位。

全球航空業被新冠疫情打趴之際,Air Transport集團拿到租賃大單,推升該公司股價在日一度飆漲16%

疫情期間亞馬遜因為居家避疫民眾網購需求大增而受惠,王國繼續壯大。亞馬遜航空貨運部門現在改名為Amazon Air,因要減輕對UPS和聯邦快遞(FedEx)的依賴於2016年成立。

帝博大學(DePaul UniversityChaddick都會發展研究所上個月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Amazon Air在未來78年間,可能成長到擁有200架飛機,成為能與UPS分庭抗禮的航空運輸服務公司。公司擴展之強勢,航空貨運界一大盛事。

Photo by Bryan Angelo on Unsplash

美國運輸部證實:16日起禁止中國客機飛往美國

聯合報 / 編譯張佑生

美國運輸部3日證實,將從616日開始,禁止中國客機飛往美國,並稱此舉旨為迫使北京允許美國客機重啟中國航線。達美航空與聯合航空在新冠肺炎疫情時遭到北京禁飛至今。

美國運輸部表示,如果中方調整政策改善美國客機的情況,運輸部也準備好隨時調整政策。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

3名美國官員與航空公司主管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計劃於6月中禁止中國客機飛到美國,施壓北京允許美國航空公司重啟飛往中國的航班。

3名聽過相關簡報的官員與主管向路透社作上述表示。這項計劃預計將在今天宣布,目的是懲罰中國並未遵守中美目前與班機有關的協議。中美過去幾個月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導致緊張升級,雙邊關係因而走調。

這些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表示,「禁飛令」預計616日生效,但川普可能將日期提前。

中國的航空公司在疫情期間仍持續執飛前往美國的航班,美國的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及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本月要求重啟飛往中國的班機。

消息人士表示,川普的這一命令適用的對象包括中國航空、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以及海南航空。

川普政府522日指控中國政府不讓美國航空公司重啟飛往中國的航班,並要求4家中國的航空公司向美國政府遞交航班時刻表。

美國政府也將目標瞄準中國客機包機,並警告航空公司別指望能獲得核准。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澳洲經濟陷衰退 30年首見

經濟日報 / 編譯林奕榮

野火肆虐和新冠疫情衝擊之下,澳洲第1季經濟陷入萎縮,九年來首度呈現負成長,也正走向近30年來首度衰退。不過,對經濟復甦的樂觀情緒,正推升澳幣挑戰0.7美元的關口。

澳洲統計局的資料顯示,Q1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Q4下滑0.3%,是九年來首次萎縮;此外,GDP年增率為1.4%,增速為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來最慢。

今年1月,澳洲東岸受野火侵襲,加上長期乾旱,以及新冠疫情引發的封鎖措施使商業活動停擺、失業率升高,重創經濟成長。拖累澳洲第1季成長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消費,民眾在服裝、購車、交通、娛樂、飯店和餐飲的支出大幅減少。

依照普遍定義,經濟一旦連兩季負成長,將陷入技術性衰退。新冠疫情對澳洲經濟的衝擊,預期第2季將更明顯;因此,澳洲財政部長佛萊登柏格(Josh Frydenberg)受訪時表示,澳洲經濟已陷入衰退。

佛萊登柏格表示:「根據財政部的資料,第2GDP萎縮會更嚴重。」

BIS牛津經濟研究院(BIS Oxford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韓特則表示,澳洲成功應對疫情危機的後果。並推出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政府援助方案,將有助緩解經濟損害。

Photo by Dan Freeman on Unsplash

4月跨境電商爆發:訂單上升培訓火熱 中小企業亟待品牌化

北京新浪網 (作者:陳潔,吳淑萍 編輯:李博)

數據顯示,1-4月,河北省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3倍。同期,山東省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進出口值上漲1.5倍,達13.6億元。

成交額快速增長的的背後,不少短板也需要補上。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

1-4月份,中國(河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完成跨境電商進出口3229萬單、貨值30億元,同比增長161%150%。今年前4月,廣州海關關區內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監管進出口商品118億元,同比增長7%

今年一季度,福建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下降3.6%,但該省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進出口增長7.7倍。3月份,廣西跨境電商進出口額6358萬元,增長4.7倍。

「在疫情之下,我們不僅沒有減少銷售額,反而增加了大概50%。」東莞一家跨境電商老闆徐玲(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他們主營亞馬遜的店鋪直銷國外,每年銷售額2000萬元。

徐玲表示,因為疫情的影響,傳統外貿實體工廠的很多訂單都被取消了,國外也有更多人上網買東西,所以國內不少外貿工廠轉型做跨境電商,對企業的生意無疑更有利。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除了跨境電商本身發展良好之外,這一領域的產業鏈也在擴大,電商培訓和孵化已成「香餑餑」。

徐玲已經成立一個部門專門做培訓,工廠企業、外貿創業者如果需要開通渠道去銷售,會提供技術幫忙開店,並培訓相關業務。「每個月我們只收10個企業的名額,一個企業交1萬元,每個月的收入是10萬元,一年也有100來萬的收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跨境電商迎來大爆發的背景,首先是跨境電商業務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尤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少跨境電商在東南亞等地深耕,導致C端對C端(消費者對消費者)的銷售明顯增長。第二個是短期疫情的因素,因為線下無法實現銷售和購買,導致客戶線上消費習慣被逐步培養出來了。

然而,跨境電商領域的發展並非沒有短板。這次疫情對跨境電商的衝擊,也有非常明顯的地方。其中,最為明顯的衝擊就是物流。

「跨境電商的店鋪費用不算高,主要成本就是物流費用。」徐玲表示,疫情期間運費特別是空運費用漲得不少,一些地方的運輸還中斷了,對賣家打擊比較大。

「現在中國的產品出去,要麼通過海運,要麼通過空運批量地走出去。如果能發展小包形式,在時效上進一步提升,物流的費用進一步降低,中國廠商就能夠快速地將商品送到國外消費者手上,這使中國企業做跨境電商減輕很多負擔。」譚科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盤和林指出,跨境電商的特點是非常的細化,對整個國際貨物運輸能力有全新的要求,客戶體驗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此。因此,跨境電商的良性發展背後,是對便捷到達的更高要求。

徐玲表示,除了物流之外,另一個問題是品牌建設。亞馬遜現在比較重視品牌,一些規模小的企業產品供應鏈跟不上,可能還會受影響。中國的企業需要注重品牌,及時註冊國外商標,走品牌路線,保護自己的產品。

盤和林表示,中國有成熟的產業鏈,跨境電商有機會做品牌,可以挑戰原來的一些品牌模式。不過,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品牌化面臨成本難題。這就導致跨境電商發展的另外一個趨勢:集群化發展。盤和林指出,中小廠商的獲客成本較高,如果能夠加入跨境電商集群化,成為集群內的一個環節,可以分享集群化的優勢,降低成本從而提升競爭力。譚科潤也表示,未來很多中小企業會往電商集群化發展。

Photo by S O C I A L . C U T on Unsplash

 

中國全民擺地攤?攤販大爆發傳撐出5千萬人工作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提不出今年GDP成長數字之後,卻公開提「地攤經濟」,立即引爆中國全民「地攤熱」,據中國學者初步估算,至少可以撐出約5000萬人的就業,減少部分社會及經濟問題。

綜合媒體報導,中國從美中貿易戰、非洲豬瘟、武漢肺炎等經濟戰及疫情連番爆,經濟面臨嚴重衰退,究竟有多糟?外界不得而知,但是企業倒閉潮及大量失業潮,卻明顯可見,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甚至在全國人大會議提不出今年GDP成長數字,不過在閉幕記者會上讚揚成都「地攤經濟」,隨後再考察山東煙台時,再提地攤經濟、小店經濟,強調是「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

中國各地方政府極力捧場李克強「地攤經濟」,包括河南許昌、吉林長春、遼寧大連、湖南懷化、浙江杭州、江蘇南京、四川成都和彭州、上海市等地方政府爭相推出各項扶植地攤及微型企業的政策。

各地方政府政策大轉彎,過去中國為「文明國家」的形象,各地尤其是大都市嚴禁擺攤,城管跟攤販之間上演「貓捉老鼠」大戲,攤販看到城管就急逃,而今,卻爆有部分地區城管「招商」,打電話給民眾要出來擺攤,嚇得尚不清楚政策的民眾以為碰到詐騙。

為搶到這一波的地攤經濟商機,中國電商也加入,包括阿里、京東、微信、美團、蘇寧等接連發布各項扶持、甚至是免息賖購、供貨等計劃。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指出,中國約有1億人非正式就業,而各式的「地攤經濟」至少可提供至少約5千萬人的就業。

 

境內確診病例幾乎清零 紐西蘭下周可望全面解封

世界日報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圖)2日表示,可望在下周解除所有剩餘遏止疫情蔓延的禁令,但仍不開放邊界。 紐西蘭新冠病毒疫情好轉,境內確診病例幾乎清零後,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2日表示,可望在下周解除所有剩餘遏止疫情蔓延的禁令,但仍不開放邊界。

中央社報導,截至62日,紐西蘭已連續11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只有一宗經主動篩檢的確診病例。

阿爾登說,紐西蘭下周可進入第一級警戒,意味將可取消社交距離和集會限制,邊境仍保持關閉。她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努力不懈、提前部署的防疫策略奏效,而且就某些情況而論,遠超乎預期。」「我們將是全球首批如此迅速恢復正常的國家之一。」阿爾登說,內閣將在68日拍板何時解封,比原定622日提前。這主要是因紐西蘭實施將近7周的嚴密封城,在此期間多數公司行號歇業,除了必要工作人員之外,每個人必須待在家裡。

紐西蘭境內新冠肺炎確診1504例、死亡22例,康復、解隔離者1481人,目前僅剩1人隔離中。

Photo by Tyler Lastovich on Unsplash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