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博客

解锁东南亚 - 越南与印尼的关务与物流策略

18 Aug 2025

By Eric Huang    Photo:CANVA


在当今全球化供应链持续重组的趋势下,东南亚逐渐成为国际物流布局的新热点。尤其在中美贸易紧张、中国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中国+1」战略推动下,许多企业选择将部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国家。而在这一波区域整合与贸易移转之中,印尼与越南凭借各自的地理优势、经济潜力与政策诱因,迅速成为国际物流业者与制造商关注的焦点

 

印尼作为东协最大经济体,其物流发展长期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印尼为典型的群岛国家,由超过17,000个岛屿组成,其中主要的经济活动集中于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这样的地理特性意味着内部运输必须仰赖海运与空运,因此也使得印尼的物流基础建设发展面临先天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尼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海上高速公路」(Sea Toll Road)计画,试图提升岛屿间的货物流通效率。该计画主张以规律化、固定航线的方式连接东部与西部岛屿,同时建设新的港口与物流节点,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不过,印尼的港口效率长期受到诟病。以雅加达的丹绒不碌港(Tanjung Priok)为例,虽为全国最大港口,但其货柜处理效率与关务通关速度仍落后于整个区域的平均值。进出口商经常面对清关延误、文件重复要求、以及不同政府单位之间资讯不一致的困扰。虽然印尼政府已推行电子通关系统CEISACustoms-Excis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utomation Application),以数位化方式整合报关、报检与进口许可流程,但实务上许多中小企业仍依赖人工作业与代理行操作,加上官僚体系与潜在的非正式成本,导致整体通关效率尚未完全达标。

 

相较之下,越南的物流发展可说是受益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与外资推动下的基础建设扩张。自2007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南积极吸引外资设厂,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与成衣鞋类等产业密集设于北越与南越两大区块。胡志明市与海防市分别成为南北两大物流枢纽,搭配邻近的工业区与港口设施,形成「工业园—港口—机场」的物流整合链。以海防港为例,随着Lach Huyen深水港的启用,不仅可接驳万吨级船只,也为北越地区的外贸提供了直接出口欧洲与北亚市场的能力,降低对新加坡或香港中转港的依赖。

 

越南的报关与通关制度,过去亦曾被批评为繁琐、重复,然而随着「越南国家单一窗口」(Vietnam National Single Window, NSW)系统的落实,电子报关已成为常态。透过VNACCS平台(Vietnam Automated Cargo And Port Consolidated System),企业得以线上提交装箱单、发票、进口许可与相关检验证明,大幅减少人工往返与纸本流程。加上与ASEAN Single Window的互联互通,越南在区域通关数位化方面已有显著进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关务体系在执行层面仍存在区域差异,例如胡志明市与海防市的报关实务在细节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商品归类、估价与随机抽验标准上仍有弹性空间,这也意味着企业在操作时仍需仰赖经验丰富的报关代理与良好关系维系。

 

除了港口与报关体系外,陆运与仓储能力也是评估物流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印尼,公路网虽然覆盖主要城市,但部分地区道路状况不佳、通行效率低下,加上都会区交通壅塞问题严重,常使得市区配送时间无法掌控。为此,部分大型电商与3PL物流商选择建构自有物流中心或与地方物流商合作,弹性调配最后一哩配送。相比之下,越南在近十年内快速扩建的高速公路系统(如南北高速公路计画)与物流园区建设,使得其内部运输可预测性较高,尤其在北越区域的(HaiphongHanoi)中越贸易走廊,以及南越的胡志明—边和—平阳物流走廊,形成稳定的内陆港埠与货柜场运作模式。

 

谈及实务层面,印尼与越南的进出口作业亦呈现不同策略与风险结构。在印尼,由于进口管制与税则变动频繁,进口商常需密切掌握最新的政策公报,特别是在农产品、电子产品与工业原物料领域。例如,一项新实施的国内标准认证(SNI)制度,便要求特定产品在进口前须取得印尼认可的测试报告,否则将无法顺利清关。再者,印尼对特定货品采取配额与配额外关税双重机制,也让国际业者在操作上必须精算成本与进口时机。

 

越南方面,虽然整体政策趋向自由化,但其对于高敏感性商品(如医疗器材、农产品、通讯设备)仍保留审查与事前核准制度。例如,若要进口含无线功能的商品,需先向资讯与通讯部(MIC)申请型式核可与无线电频段使用许可,这一流程需时2~3周,对于急件进口是一大挑战。此外,由于越南海关越趋注重海关估价制度(Customs Valuation),高单价货物可能遭遇价值质疑与抽样检查,对报关资料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提出更高要求。

 

在跨境电子商务与仓储物流方面,越南与印尼也走上不同发展轨迹。印尼本地电商市场蓬勃发展,ShopeeTokopediaLazada等平台皆于境内建有多层级物流体系,而国际品牌则多透过合资或代理商方式操作。为配合电商快速交货的需求,印尼于雅加达、泗水、棉兰等地设有大型转运中心与分拨仓。惟碍于关税制度尚未对小额B2C进口全面简化,许多跨境包裹仍需经过标准报关程序。

 

越南则因其地理优势与制造业基底,吸引不少国际电商在当地设立前置仓(fulfillment center),透过越南作为出口跳板向东南亚各国出货。此外,越南政府已针对跨境电商建立试点清关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电商平台透过简化程序处理每日数千件小包裹,大幅提升清关效率与消费者体验。这一制度对于以越南作为集货中心的国际业者来说,无疑是一项诱因。

 

综合以上分析,印尼与越南虽同为东南亚快速崛起的物流枢纽,却因地理条件、政策方向、基础建设与制度成熟度不同,在实务操作上展现出显著差异。印尼的物流改革着重于内部岛屿间联通与基础建设提升,其挑战在于统一与透明化的制度建构;而越南则藉由出口导向与自由贸易协定,加速其融入全球供应链,并在数位化通关与高效率运输体系上取得先机。随着RCEP与其他区域经贸协定的深化,这两国的物流角色势将更加重要,而能够掌握其政策走向与通关实务的企业,将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先驱。

 

你可以分享我们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我们的部落格,将有最新的物流供应链的报导与经济讯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