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博客

第一次做进出口,真的需要懂 Commercial Invoice、Packing List 和 Bill of Lading 吗?

28 Nov 2025

By Andy Wang     Photo:CANVA


第一次接触跨境物流的企业主,背景往往各不相同。有些人过去只做内销,第一次尝试把产品往海外送;有些人因为供应链调整,需要从国外采购原料或半成品;也有人面临新的市场机会,开始接触出口文件、航线安排或清关规则。不论是哪种情况,第一次走进国际物流领域时,大家心里其实都有差不多的疑问:「这些文件我真的需要懂吗?」以及「货代不是会帮我处理吗?」

对多数人而言,Commercial InvoicePacking ListBill of Lading 并不是难,而是陌生。陌生会让人不确定,而不确定常常会让第一次出货特别焦虑。好消息是:你并不需要成为报关行,也不需要成为物流专家,只要具备一点足以保护自己的理解,就能让第一次进出口顺畅许多。 这篇文章,就是写给第一次接触跨境物流的人。


一、文件可以外包,但「内容责任」多半还是回到货主身上

多数企业会把文件处理交给货代或报关行。通常的流程是:将货物与客户资讯提供给物流商,由物流商协助整理格式、排版、文件内容,接着安排订舱与报关。这样的操作没有问题,业界也普遍如此。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多数实务情况下,不论谁协助制作文件,「内容是否正确」的实质责任最后还是会落在出口商或进口商身上。换句话说,就算有货代或报关行帮忙,你也不能把这些文件当成「别人的事」。 例如发票金额错误,那是买卖双方的责任;Packing List 与实际货物不一致,查验与延误风险落在货主身上;提单收货人抬头错误,目的港提不了货,延误与额外费用也由货主承担。物流商可以协助你整理资料,但无法替你决定内容,而海关、银行、船公司与航空公司,都是依据文件内容来判断货物与风险。

因此,懂文件不是为了让你自己制作文件,而是为了知道你在签什么、承担什么。

二、第一次做进出口,先理解这三份文件各代表什么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进出口文件时,会被一大堆英文名词吓到。但其实你只需要理解三件事:

  • Commercial Invoice 钱(交易纪录)
  • Packing List 货(物理事实)
  • Bill of LadingAWB 货权(谁能把货取走)


接下来用最实务、最白话的方式逐一拆解。

1. Commercial Invoice(商业发票):这票货的金额、条件与成交方式

Commercial Invoice 是整个跨国交易的起点,它不是格式文件,而是交易的正式证明。 内容通常包含:出口商与进口商资讯、货物名称、数量、单价、总价、币别、贸易条件(如 FOBCIFDAPDDP)、付款条件、订单号码,以及某些国家强制要求的原产国资讯。

海关真正关心的不是格式,而是内容是否真实、清楚、能对得上。例如写「Parts」或「Goods」这种模糊品名,多半会被要求补件;金额错误则可能被要求重新申报或查验。因此,Commercial Invoice 是跨境交易中最重要的「金额与成交条件的证据」。

2. Packing List(装箱单):这票货实际被怎么装进去的

Packing List 是商业发票的「实体对照版本」。 它让仓库、承运人与海关在不拆箱的情况下了解货物实际状态。常见栏位包括箱号、件数、品名、数量、毛重、净重与外箱或栈板尺寸。

你可以把 Packing List 理解为:「这票货的物理样貌与包装方式」。 如果发票与装箱单不一致,仓库可能找不到货,海关可能要求查验,船公司甚至可能拒收,目的港清关也可能延误。文件不一致,是物流现场最常见的延误原因。

3. Shipping Marks
唛头:现场如何找到你的货

唛头虽然不是正式文件,但在作业现场的重要性非常高。它是印在外箱或栈板上的标示,常见包含客户简称、订单号码、箱号(C/No.)、目的地与其他辨识码。仓库、码头与承运人往往依靠唛头找货,而不是看文件。

唛头若贴错、资讯不清楚或标示错误,可能导致货物走错区域、找不到货、漏装、误装,甚至使目的地仓库收到错误的件数。你可以把唛头视为货物的「外观身分证」。

4. Bill of LadingB/L)/Air WaybillAWB):货权与提货的核心凭证

提单是国际物流里最容易被误解、但最关键的文件之一。它是船公司或航空公司开立的官方运输凭证,内容包含 ShipperConsigneeNotify Party、航次(或航班)、装卸港、重量、件数与简要品名等资讯。

在传统可转让提单制度下,持有人即为货权拥有者。但也存在 Seaway Bill(免正本、不可转让)与 Straight B/L(记名、仅特定人可提货)等不同形式。你不需要熟记每一种类型,但一定要知道:提单一旦开错抬头或资讯,整个流程都会被卡住。

三、第一次做进出口,你需要懂到什么程度?

你不需要懂到能自己报关,但必须懂到能保护自己。可以把理解程度分成三个层级。

  1. 最低标准:看得懂文件的大方向

你要能分辨:

  • Commercial Invoice 交易条件与金额
  • Packing List 实际包装与件数
  • B/LAWB 运输契约与货权

能做到这一点,你已经避开大多数新手常犯的错误。

  1. 关键技能:问对问题

第一次做进出口最需要学的不是「全懂」,而是「会问」。

例如:

  • 「这张 Invoice 为什么是 CIF?对方同意吗?」
  • Packing List 的件数和仓库装柜一致吗?」
  • 「提单抬头是客户指定的公司吗?」
  • 「这批货需要 SDSMSDS 或电池申报吗?」

能问对问题,就是保护自己的开始。

  1. 资讯分工:哪些由你提供、哪些交给专业

这是许多新手最容易误解的地方。

HS CODE 为例,产品怎么用、材质是什么、是否含电池或化学品,这些「产品事实」一定是货主最清楚。但正式归类、税则适用与是否涉及敏感品项(例如 FDACE、危险品等),则应由熟悉各国规范的专业人员来复核。特别是带电池的电子产品、含酒精或化学成分的商品、粉末/液体/强磁性货物,以及食品、保健品等,第一次出货前都建议先请专业帮你完整评估一次。

比较健康的分工是:

  • 由你提供:用途、材质与成分、是否含电池/化学品/液体、清楚照片,以及已知的大方向 HS CODE
  • 由专业判断:正式归类、适用关税与税则、是否需要额外认证或文件。

这是国际实务上最安全、也最能降低风险的作法。

四、第一次进出口,你先做好三件事就够

你不需要一百条 checklist,大部分情况下,先把三件事做好,就已经超过多数第一次出货的人。

1)整理产品资讯(越清楚越安全)

在任何人能帮你准备文件之前,产品本身必须先被说清楚。建议至少准备:

  • 清楚的产品名称(中、英文)
  • 主要用途
  • 材质与成分
  • 是否含电池、液体、磁性或化学品
  • 清楚照片
  • 已知的大方向 HS CODE(如果有)

这些资讯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

2)与客户或供应商确认贸易条件

你不需要一次背熟所有 Incoterms,但必须搞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 你要做到哪一段?FOBCIFDAP 还是 DDP
  • 谁负责运费与保险?
  • 谁负责出口与进口报关?
  • 风险在哪个时间点由谁承担?

这些答案会直接反映在 Commercial Invoice、提单与后续责任分配上。

3)与专业合作,但一定要做最后确认

有些货代与报关行会提供文件范本、协助整理内容,对第一次出货的企业来说,这样的支援非常有帮助。但即便如此,文件内容的最终责任仍在你身上。

在任何文件送出之前,至少花一点时间:

  • 确认 Commercial Invoice 反映的,真的是你和客户实际谈好的条件与金额;
  • 确认 Packing List 符合实际装柜或装箱情况;
  • 确认 B/L AWB 上的关键资讯(公司名称、地址、港口等)正确且前后一致。

这些检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却常常能避免后面一长串麻烦。


结语:你不需要懂所有细节,但你必须懂得保护自己

第一次做进出口最常见的问题,不是「全部都做错」,而是「不知道该看什么」。你不需要懂到能自己报关,也不需要自己做文件;但你需要懂得哪些是关键栏位、哪些资讯只能由你提供、文件之间必须一致,以及哪些部分需要与专业一起确认。

做到这些,跨境物流就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一套你可以理解、掌握并做出正确判断的流程。只要有人愿意把复杂的专业语言翻成你能理解的白话,你就能掌握自己货物的命运——从装箱、出厂、上船、通关,到最后安全抵达客户手中。

 

你可以分享我们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我们的部落格,将有最新的物流供应链的报导与经济讯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