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 FSVP 认证

By Nick Lung Photo:CANVA
一、FSVP 的法规框架与进口商义务深化
FSVP 是《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下针对进口食品所设的制度,用以要求进口商(importer)对其外国供应商进行验证与控制,确保进口食品在制造、包装、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符合美国食品安全要求且未被掺杂或标示错误。
根据最终法规,进口商在美国进口食品时,必须在海关申报时提供进口商的基本资料,例如名称、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一个 Unique Facility Identifier (UFI),FDA 接受 DUNS 编号作为合法的 UFI。
进口商若本身也属于食品制造商、且必须遵守预防控制(Preventive Controls)规定,有时可以选择以其符合预防控制要求的方式替代部分 FSVP 要求,但必须注意法规规定与适用条件。
此外,FDA 在 2023 年发布最终指引(Guidance),明确厘清进口商定义、合规范围、验证责任、记录要求等细节,作为执法与业界的指南。
二、关键人物、风险分析与供应商评估的深入义务•
Qualified Individual(合格人员)
进口商必须指定一名 Qualified Individual (QI),即具备足够教育背景、训练、经验,能够理解 FDA 规定、读懂供应商记录并执行 FSVP 活动。这名人员需能判定哪些危害需控制、哪些验证方式适合、以及评估供应商合规性。
• 【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进口商需就其进口的食品进行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还可能包括致敏原、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交叉污染等。此外,在评估过程要考虑该供应商先前合规纪录、检验失败纪录、召回纪录、FDA 过去处分、稽核报告等。根据风险高低与供应商可靠度,进口商必须设计不同等级的验证活动。
•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进口商在选择供应商之前,必须进行评估,可能涵盖以下面向:
食品安全体系、是否有第三方稽核报告
过去进口拒绝纪录、召回或其他 FDA 行政动作
生产场所卫生、品质控制、员工训练纪录
材料来源、追溯机制、生产流程稳定性
图纸/配方变动、加工设备、清洁与消毒程序
若供应商条件不佳,进口商可能需要更严密的验证控制(例如高频度抽验、常态性现场稽核等)。
三、验证活动、纠正措施、再评估与记录管控
•【 验证活动(Verification Activities)】
根据风险与供应商表现,进口商必须制定适当的验证活动,常见方法包括:
现场稽核:亲自或透过第三方至供应商厂区进行实地审查
抽样检验:向供应商或进口批次抽样做试验检测
供应商纪录审查:查看生产日志、品质控制纪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监控与追踪:供应商自我监测报告、趋势分析
进口商可在特定情况下 依赖第三方执行的验证,例如第三方稽核机构,只要取得该报告与相关记录。
•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s)】
一旦验证结果显示供应商或食品有不符合项目,进口商必须立即启动纠正程序。纠正措施应包括:
根本原因调查
立即隔离或停止使用该批产品
要求供应商改善/改正
追踪效果与验证改善措施之有效性
若供应商无法改正或频繁出现问题,可能需剔除供应商
纠正记录必须完整保留,且必须能在稽查时提供。
• 【再评估(Reevaluation)】
为使 FSVP 保持有效性,进口商应定期(通常每三年)或在必要时(例如供应商变动、产品配方改变、出现问题、法规修正等)对整体 FSVP 进行再评估与更新。
再评估内容包含危害分析、供应商评估标准、验证频率与方法是否仍适当、是否有新风险等。
• 【记录保存与文件管理】
进口商必须保存与 FSVP 相关的所有文档与证明,至少保存 两年(部分情况下依照法规可要求更长)
所需记录包括但不限于:
危害分析报告与依据
供应商评估与批准文件
验证活动报告(审核、抽样检验、监控报告)
纠正措施报告与追踪记录
再评估与修订记录
Qualified Individual 的资格与训练纪录
进口商身份与 UFI 资料
这些记录需保持清晰、可追溯、完整,且能随时提供给 FDA 检查。
四、实务风险、挑战与在台业者落实策略
• 【常见风险与挑战】
供应商缺乏透明度:有些海外供应商可能无法提供完整纪录或愿意配合稽核,这会使验证流程受阻。
资源不足与成本压力:现场稽核、抽验与文件管理等都可能产生成本,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额外负担。
合规不一致性:如供应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制造、法规差异大,可能难以统一标准。
法规变动与更新风险:美国 FDA 可能调整政策、发布新指引或加强稽查力度,进口商必须紧跟变化。
稽核与查验风险:若被 FDA 检查时无法提供合规证据,可能遭受警告信、商品扣留、列入 FSVP “Import Alert” 名单等。
• 【在台业者如何落实与强化策略】
取得专业训练/证书
参加国际认可的 FSVP(如 FSPCA 课程)线上或实体训练,取得证书,对公司内部与客户沟通时具说服力。
先建立内部制度与 SOP
在公司内部制定标准作业流程,包括危害分析程序、供应商评估标准、稽核流程、纠正流程与记录管理机制,让制度有系统可操作。
分级管理供应商
将供应商依风险等级分类,对高风险供应商采更多验证措施、较频密稽核,对低风险供应商可适度简化流程(但仍须有可信证明)。
采取可靠第三方资源/服务
若公司内部资源有限,可考虑与专业第三方稽核/验证单位合作,帮助执行现场稽核、检验、制度审查等。
维持动态更新与内部教育
定期回顾法规、指引(如 FDA 最新 FSVP 指引)与业界最佳实践,并对员工与供应商进行再训练。
风险控管与应变机制
设置预警机制(如供应商检验异常率提升、供应商生产变动、客诉频发等),若有异常立即启动纠正程序与再评估流程。
你可以分享我们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我们的部落格,将有最新的物流供应链的报导与经济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