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阴影下的全球供应链:稳定性与弹性优先

By Jennifer Chang Photo:CANVA
美国暂缓了对一系列国家征收关税的计画,这让日本(24%)、越南(46%)、台湾(32%)和欧盟成员国(20%)等国家暂时松了一口气。然而,与此同时,美国却升级了与中国的贸易战。 此外,美国将于五月终止对中国电子商务包裹的最低限度豁免。过去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包裹一直是推动航空货运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 航空货运市场正密切关注这些事态发展。运价的持续波动使得企业难以制定应对策略。如果关税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进而降低消费者需求,那么空运运费可能会随之下降。
今年二月,美国曾试图取消一项豁免政策,允许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包裹免关税进入美国,且仅需接受最低限度的海关查验。然而,由于海关显然缺乏足够的系统来处理每天从中国涌入的数百万个包裹,美国不得不暂缓这项计画。 不过,白宫最新发布消息指出,计画将从五月二日起取消对来自中国包裹的这项豁免。透过国际邮政网路寄送的包裹与透过其他运送方式寄送的包裹需要缴纳不同的关税。 白宫表示:“透过国际邮政网络以外的方式寄送的进口商品,如果价值等于或低于 800 美元,并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则需要缴纳所有适用关税,并应按照适用的入境和付款程序缴纳。” 「所有透过国际邮政网络寄送的价值等于或低于 800 美元且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相关邮件,均需缴纳相当于其价值 30% 或每件 25 美元的关税(2025 年 6 月 1 日后增加到每件 50 美元)。
美国近期在关税政策上的举棋不定,正为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正如分析指出,这些举措不仅扰乱市场、增加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更让供应链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企业难以判断其背后的意图是贸易保护主义,抑或是旨在消除贸易壁垒,以及这些政策是长久之计还是权宜之策。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更使得企业难以提前规划应对,全球经济的悲观情绪也随之蔓延,对美国经济成长的预期正在下调。 一场关税战,正悄然颠覆全球零售业供应链的既有逻辑。在过去的供应链管理中,「降低成本」几乎是所有企业奉行的圭臬。哪里的生产成本更低廉、人力资源更丰富、物流效率更高,企业的资源便会毫不犹豫地流向那里。 这个挑战如同一个个警钟,供应链的稳定与弹性,可能比商品的成本更重要。
你可以分享我们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我们的部落格,将有最新的物流供应链的报导与经济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