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碳足跡?為什麼減少碳足跡能為地球降溫?

By Alicia Liu Photo:CANVA
人人有碳足跡,多寡大不同
根據環保署的定義,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指的是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就是從一個產品的(或一項活動所牽涉的)原物料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要列入碳足跡的計算。
換言之,碳足跡不只是直接從煙囪排放出來的污染,而是從消費端出發,去概算整體牽涉的碳排量。
舉例而言,電動車在上路運作時雖然完全不會產生碳排放,但是開電動車的碳足跡不會是零。因為電動車從製造、組裝、運送的過程,到其使用的電力發電過程中,都會排放溫室氣體,因此電動車並非零碳足跡。
然而,電動車的碳足跡(以及造成的城市空污)仍遠小於燃油車,尤其若其使用綠能驅動,碳足跡更小。
因此,身為個人的您我,即使在生活中完全不使用直接製造碳排放的用品,仍然會因為間接的碳排而產生碳足跡。
因為地球上所有的人類活動,必然會造成大小不一的環境影響與衝擊。我們能做的,是盡量選擇碳足跡較低的用品與生活方式。
少肉、當季、在地最低碳。
首先,選擇吃什麼食物,對碳足跡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植物性飲食比肉食的碳排低上許多,因為畜牧業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有 23% 的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自農業和土地使用,尤其牛隻在反芻時會釋放大量甲烷(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容易造成暖化的氣體),牛肉畜牧業為了闢地放牧,更在全球造成大規模毀林,是食物中的碳排放之王。而羊肉同樣因為羊反芻排放大量甲烷,碳足跡也很高。
相對於紅肉,豬肉、雞鴨以及魚肉的碳足跡較小,但最能減少碳排的,是選擇蔬果、穀類、豆類堅果等植物性飲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巧克力與咖啡雖然也屬於植物性,卻因為種植時使用的肥料,以及部分涉及毀林的生產方式,碳足跡也可能異常地高,需要小心選用。
另外,當季、當地的食物,不但最新鮮,也少了遠程運輸或者長期冷凍保存的不必要能源使用,不僅健康便宜,碳足跡也最低。下次如果想購買進口產品,也可以考慮一下它的碳足跡!
避免一次性塑膠包裝
大家都知道塑膠難以分解、對海洋與土地造成很大的負擔,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塑膠的難纏不僅於此,從石油中生產的塑膠,碳足跡也超高!根據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的報告,估計到 2050 年,從石油中生產以及焚燒塑膠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可能高達 27.5 億噸,相當於 615 座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
如果能在生活中減塑,避免一次性包裝與塑膠製品的使用,不但讓海洋更清澈,還同時減少自己的碳足跡。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