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衰退,倚重內需的國家成為贏家
21 Sep 2023
By Jennifer Cheng
2020年的COVID-19大流行病對全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尤其是對供應鏈的打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許多行業毫無準備地面臨停工和停產的情況。對供應鏈而言,這種影響尤其嚴重。 在疫情初期,由於供應鏈中斷和商品短缺,許多公司不得不增加出貨量以滿足需求。這導致貨物運輸業者優勢的市場。而貨主則面臨了供應不足的困境。現在,整個貨運市場轉變了。與去年相比,貨物量已大幅下降,託運人在貨運市場上享有了多年來未曾見過的籌碼。許多企業正在利用這段期間來彌補過去因為疫情所支付的運輸成本,進一步也利用這個機會來改進其運輸合作夥伴的素質,以確保在市場回歸正常之後能夠獲得更好的服務。
全球貿易的衰退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並給一些國家帶來了機會。依靠內需的國家例如美國和印度成為贏家,而依賴出口的國家如中國大陸和德國則面臨一些挑戰。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報告,全球貿易量在2021年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大幅下滑。這主要是由於全球供應鏈中斷、物流問題以及需求的減少。這對依賴出口的國家造成了很大壓力,因為他們的主要市場停滯不前。 但依靠內需的國家則展現出一定的韌性。美國和印度等國家實施了大規模的刺激措施,促進了國內消費和投資,緩解了經濟壓力。這些國家的市場龐大,具有強大的內需,能夠減少對外部經濟衝擊的敏感性。 此外,全球貿易衰退也在推動一些國家進一步加強本土產業和供應鏈的發展。這對於提高國家的產業競爭力、降低對進口依賴以及創造就業機會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全球化曾經是推動經濟增長和國家間緊密合作的重要力量,但近年來,反全球化運動興起。這種運動主張"去全球化"的理念,在許多國家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烏克蘭戰爭和新冠疫情的影響被視為反全球化思潮加劇的重要因素。全球貿易的走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許多暫時性因素和長期變化,這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貿易不振的背後存在許多暫時性因素。一方面,利率和生活成本的上升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壓力,導致需求下滑。另一方面,全球商品荒現象得到緩解,企業庫存回升,這也對全球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同時,還有一些長期因素也在影響全球貿易。西方國家的政策更加偏向保護主義,這對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貿易摩擦和關稅措施的增加使得跨國企業面臨更多的困難,並限制了跨境貿易的發展。一些國家也將經濟措施作為地緣政治競爭的工具。科技禁運和對外投資的監控等措施使得商業環境變得更加複雜,也對全球貿易帶來了一些影響。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