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博客

世界最重要和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巴拿馬運河的歷史

18 Aug 2023

By Nick Lung

巴拿馬運河是一個人工運河,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它是一個關鍵的國際航運通道,將船隻從一個海洋轉移到另一個海洋,全長 77.1 公里,由三組船閘(locks)令遠洋輪船穿梭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減省過往要繞過南美南端而多走約 15,000 公里的航程,避免了繞過南美洲的艱險航程。

 

巴拿馬運河主要特點:

地理位置: 巴拿馬運河橫跨巴拿馬地峽,該地峽分隔了北美洲的中美洲地區和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地區。

 

船閘系統: 運河的關鍵部分是船閘系統,用於提升船隻到高海拔的部分,然後再降低船隻到另一個海洋水平。這些船閘允許船隻在水道之間高差約26公尺(85英尺)的高度變化中航行。

 

巴拿馬型船隻: 巴拿馬運河的標誌性船型,也稱為新巴拿馬型船隻,是根據運河的尺寸設計的。這些船隻的尺寸限制了其長度、寬度和吃水,以確保它們能夠安全通過運河。

 

擴建計劃: 在2016年,巴拿馬運河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擴建,稱為巴拿馬運河擴張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了新的船閘,稱為巴拿馬運河擴張船閘,允許更大的船隻,稱為新巴拿馬型船隻,通過運河。

 

經濟重要性: 巴拿馬運河對國際貿易和航運業有著巨大影響。它使貨物能夠更快地從一個大洋運到另一個大洋,縮短了航行距離和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並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和運營歷史上經歷了多個階段,從早期的嘗試到成功的興建,再到現代的擴建,都體現了人類技術和工程的極大成就。

 

自16世紀開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等國家都提出過在巴拿馬地峽興建運河的構想,以便縮短航行距離。然而,由於技術限制和疾病等問題,這些早期嘗試大多未能成功。在19世紀末,法國工程師費迪南德·德·萊塞普斯(Ferdinand de Lesseps)嘗試興建運河,受到了他之前在蘇伊士運河的成功經驗的啟發。然而,在面對巴拿馬地區的惡劣氣候、泥漿滑坡和黃熱病等挑戰時,這項嘗試也宣告失敗。

 

美國在1904年接手了巴拿馬運河的興建工作,並於1914年完工。美國通過改進工程技術,解決了泥漿滑坡、疾病和水源供應等問題。運河的興建不僅大大縮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行距離,也促進了貿易和國際交流。1977年,巴拿馬和美國簽署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同意將巴拿馬運河的主權逐步移交給巴拿馬,並於1999年正式實現主權轉移。這標誌著巴拿馬運河的完全獨立和主權。自主權回歸後,巴拿馬運河經歷了現代化和擴建。2007年,巴拿馬運河進行了一項擴建工程,稱為巴拿馬運河擴張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興建新的船閘,使得能夠容納更大的船隻,稱為“巴拿馬型”或“新巴拿馬型”船隻。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