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能停擺,美國能源版圖重塑

By Eric Huang Photo:CANVA
美國長期以來在能源生產方面充滿爭議,從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向更清潔、更可持續能源的轉型過程充滿挑戰。近年來,離岸風能已成為美國能源未來討論的焦點。然而,隨著川普總統近期簽署的行政命令叫停離岸風能開發,這場辯論進一步升級,讓政策制定者、環保人士及行業相關方意見分歧加劇。
在2025年1月就職的第一天,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暫停所有聯邦水域的新離岸風能租賃,並停止相關項目的批准、許可和貸款發放。這一命令標誌著美國能源政策的重大轉向,與拜登政府此前促進風能作為氣候變化應對核心政策的方針截然不同。川普援引《外大陸架土地法案》(OCSLA),宣布禁止聯邦水域進行未來的風能租賃。該政策的理由包括航行安全、海洋生態系統影響、國家安全風險以及間歇性能源生產的經濟成本等問題。此外,川普政府宣布能源緊急狀態,強調需要可靠且負擔得起的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以支持國家安全、製造業和農業等領域。
這份行政命令要求全面審查現有的風能租賃及其生態、經濟和環境影響。特別是針對像馬薩諸塞州外海的「葡萄園風能」項目等尚未啟用或閒置的部分,可能被要求拆除。川普政府認為,此舉有助於維持能源成本可負擔性,同時保護傳統產業如商業捕魚業。
對於風能產業而言,這一決定帶來深遠影響。租賃暫停威脅到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包括供應鏈基礎設施、受《琼斯法案》保護的造船訂單,以及港口升級等。根據行業估計,超過250億美元的在建項目可能因此擱置,並危及全國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
離岸風能開發的叫停對國際物流業和運輸業也帶來廣泛影響。離岸風能開發是造船、港口運營及專業運輸的重要驅動力,此政策導致對船隻、港口服務和相關物流基礎設施的需求下降。離岸風能項目高度依賴專門設計的船隻,用於運輸和安裝風機、電纜及其他基礎設施。此項政策預計將減少對這些船隻的需求,尤其是根據《琼斯法案》建造的美國船舶。這可能使本來期待大量訂單的美國造船廠面臨經濟壓力。
此外,被指定為離岸風能開發樞紐的港口(如馬薩諸塞州、紐約及新澤西的港口)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些港口已投入巨資進行升級,以應對風能開發的特殊物流需求,包括存儲大型風機零部件的設施及專用起重機。然而,政策的暫停使這些投資面臨風險,也延遲了其投資回報。港口活動減少的影響可能波及當地經濟,導致碼頭工人、物流人員及參與港口升級的承包商失業。
風能的供應鏈是全球化的,風機、葉片及機艙等部件通常來自歐洲和亞洲。美國離岸風能項目的減速可能打亂已建立的供應鏈,迫使國際製造商重新評估其生產和分銷策略,可能將資源重新分配到政策更穩定的市場。
為了減輕影響,物流業和運輸業的相關方可以採取以下的策略來積極應對:
多元化收入來源: 依賴離岸風能項目的企業應探索其他領域的機會,例如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這可能在川普的能源政策下復甦。例如,造船企業可轉向建造用於海上鑽探或液化天然氣(LNG)運輸的船舶。
加強國際合作: 物流服務商可加強與歐洲和亞洲等離岸風能市場活躍地區的合作,擴展業務以彌補美國市場的損失。
多用途港口基礎設施: 已經為風能投資的港口應探索將這些設施用於其他產業,例如大型貨櫃船運營或支持氫能生產等替代能源項目。
政策倡導與參與: 行業相關方應積極與政策制定者接觸,倡導恢復離岸風能開發,強調其經濟和就業創造效益,爭取跨黨派支持。
創新投資: 風能供應鏈公司應投資於創新技術,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從而使風能在未來面對政策變化時更具競爭力。
川普總統叫停離岸風能租賃的行政命令,是美國能源政策的重要轉折點。雖然該政策反映出對成本、環境影響及國家安全的合理關注,但也凸顯了向清潔能源過渡的挑戰。隨著圍繞離岸風能的辯論繼續,美國需權衡複雜的利弊,以實現可持續且有韌性的能源系統。而對於物流業與運輸業,適應這些變化將需要創新、合作與策略規劃,以確保長期成功。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