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的範式轉變:國際貿易與物流的結合

By Richie Lin Photo:CANVA
廣受討論的“替代亞洲供應鏈”(ALTASIA)是中美貿易戰加劇的結果。這場貿易戰迫使全球製造商在亞洲其他地區尋找新的生產基地。然而,該地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完全取代中國作為出口樞紐的重要地位。然而,由14個國家組成的一個新興經濟帶正在嶄露頭角,開始提供競爭。這14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延伸至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突邦。這些國家擁有多樣化的優勢,從日本的高技能和雄厚資金,到印度的低工資水準。這為有效的勞動分工提供了機遇,一些國家製造複雜的零部件,而其他國家則將它們組裝成成品。如果你是美國的進口商或批發商,會發現管理如此分散的供應鏈變得越來越有壓力。過去,你可以依賴像中國這樣的單一國家滿足所有需求。而現在,持續的緊張局勢迫使買家面臨從多個國家尋找可靠供應商和協調多地物流的挑戰。例如,ALTASIA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關於建廠的法規和法律,而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如港口、電力)也與中國不同。因此,如果買家從ALTASIA的國家採購產品,就需要逐一研究這些國家以找到合適的供應商。他們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來收集資訊並進行評估。開始採購後,物流將成為另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知道,從東南亞國家和印度到美國的運輸時間與從中國到美國的運輸時間是不同的。買家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發送採購訂單,以確保產品能夠準時抵達商店貨架。在中美貿易戰導致供應鏈日益複雜的情況下,對於美國的買家和進口商來說,找到一家能夠整合國際貿易和物流服務的公司將更加有利。
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在全球供應鏈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國際貿易負責採購材料和產品,而國際物流負責安排海運、空運、清關及其他相關運輸服務。根據我們的經驗,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通常由兩家公司分別處理。假設你是美國的進口商,你可能會使用一家貿易公司來幫助調查合格的工廠,同時使用一家物流公司來安排貨物運輸。然而,將國際貿易和物流的功能整合到一家單一公司中會更加方便,因為供應鏈已變得愈加複雜。過去,你可以依賴單一的貿易公司在像中國這樣的單一國家尋找供應商。然而,中美貿易戰迫使供應鏈離開中國,分散到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度。對於貿易公司來說,在多個國家尋找合格供應商將是一項繁重而耗時的工作。而對於物流公司來說,在多個國家建立合作夥伴、網路,甚至分支機搆,以便將產品運輸到全球各地是必要的。
因此,如果進口商能將國際貿易和物流的功能整合到一家單一公司中,這家公司將能夠幫助集中管理全球採購和物流。通過整合國際貿易和物流,可以利用整合的資源和網路,提升成本效益,並優化產品與運輸的順暢安排。此外,整合國際貿易和物流還能為客戶提供海量資料,説明他們獲得可靠的資訊和資源,以應對全球競爭。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