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於特朗普關稅在中的預期是否會在不久的將來推高運費?

By Richie Lin Photo:PEXELS
每天,我們都會面對來自航運公司、新聞、傳言、關於海運費率趨勢的各種信息。然而,經濟指標的基本面分析才是真正可靠的數據,讓我們做出決策。市場中總是充斥著恐懼、情緒和投機行為。最終,決定某些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始終是供需法則。
唐納德·川普當選為美國第47任總統。根據川普在競選期間所做的承諾,與中國的脫鉤、供應鏈回流或近岸外包將在未來四年加速。因此,市場預計在川普政府初期或就任之前,從中國到美國的進口將會激增,這將不可避免地推高運費。同時,我們在新聞中讀到,美國和加拿大的港口可能或已經發生罷工,還有由於危險、勞工短缺導致的運輸延誤甚至空白航行。此外,全球的“製造工廠”——中國,將在2025年1月20日之後迎來新年假期。最近幾個因素共同作用,讓許多人預期航運公司會在不久的將來提高運費。然而,除了這些帶有主觀願望的預期,我們是否還有其他因素能更準確地預測趨勢?儘管航運公司、貨運代理和客戶的決策過程中存在一些透明或隱藏的原因,但我們可以使用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耐用品訂單、製造商和終端客戶的庫存等宏觀經濟指標來預測近期海運運費的走勢。
在我們查看當前數據之前,我們應該花一些時間檢視歷史數據,以證實經濟數據與運費增減之間的相關性。讓我們來看看2020年和2021年的數據,當時運費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首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2020年4月的最低點41.5上升到2021年4月的最高點64.7。其次,耐用品訂單的增長率從2020年4月的最低點-27.9%上升到2021年4月的最高點53.63%。第三,製造商庫存與客戶庫存之間的差距的數據從2020年4月的最低點-21上升到2021年4月的最高點36。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封鎖,PMI、耐用品訂單、製造商和終端客戶的庫存數據在2020年4月均出現大幅下降。隨後,在政府補助和便捷的網上購物的刺激下,這些經濟指標開始逐漸上升,並在2021年4月達到歷史高點。通常,從生產到貨品上架大約需要3個月。因此,我們看到海運費率在2020年7月左右開始上漲,並在2022年初飆升至歷史最高點。我們甚至見證了一個從中國運到洛杉磯的40英尺集裝箱竟然要價2萬美元的驚人價格。人們可能會說港口和鐵路碼頭的勞動力短缺、集裝箱短缺、司機不足也推高了海運運費。但真正推動這次大幅上漲的動力是來自客戶的真實需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自2021年4月後這些經濟指標開始逆轉後,海運運費也隨之開始下跌。
現在我們回到當前的經濟數據。10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6.5,顯示經濟狀況仍不佳,疫情期間累積的大量庫存仍限制了零售商和批發商發出新訂單。這就是為什麼如果刪除飛機和防禦設備的訂單,10月耐用品訂單的年增長率為-2.1%。這意味著美國的公司對未來幾個月產品的銷售仍然感到擔憂,並將繼續謹慎地抑制訂單和生產。我們還可以利用製造商和客戶之間的庫存對比數據來顯示經濟狀況有多糟糕。在ISM製造業指數的背景下,如果製造商和客戶的庫存都保持在低位,則表明整個製造業部門的製造商可能有機會增加訂單並進入補充庫存的階段。通過將一個數字減去另一個數字,我們可以了解上下游的庫存情況。當製造商庫存與客戶庫存之間的差距擴大時,這表明終端用戶的庫存處於低點,供應鏈處於補充庫存階段。當差距開始縮小甚至變為負值時,則反映了終端用戶庫存的持續增加和商品需求的減緩,進入消化庫存的階段,這也意味著製造週期的結束。10月,製造商的庫存為46.20,終端用戶的庫存為47.40。差值為負1.2點,這意味著經濟仍處於收縮期。主要目標是消化庫存,而不是為未來的消費生產產品。
在審視最新的PMI、耐用品訂單年增長率,以及製造商和終端用戶的庫存後,我們可以明確地得出結論:國際海運費率在短期內不會大幅上漲。基本上,從接收訂單到生產產品需要大約3個月。因此,本月發生的經濟指標至少會有3個月的連鎖效應。這意味著在2025年第一季度之前,客戶對海運、空運或任何其他類型物流的需求不會很高。然而,航運公司將繼續利用空白航行、港口罷工的擔憂、紅海危機,以及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衝突來推高運費。每天,我們都會面對來自航運公司、新聞、傳言、關於海運費率趨勢的各種信息。然而,經濟指標的基本面分析才是真正可靠的數據,讓我們做出決策。市場中總是充斥著恐懼、情緒和投機行為。最終,決定某些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始終是供需法則。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