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部落格

台灣戶外家具出口新趨勢:美日穩定成長,東協市場潛力浮現

23 Jul 2025

By Martina Kao    Photo:CANVA


隨著全球戶外生活風潮持續延燒,從陽台椅、摺疊桌到庭園傘架,這些過去被視為「季節性商品」的戶外家具與用品,如今已成為穩定外銷成長的常備品項。根據台灣經濟部的統計資料,2024 年台灣家具出口總額約 17.47 億美元(HS code 94 家具)。其中戶外傢俱預估比重逐年上升,美國與日本市場在往年穩居前兩大買家。

不過,要把家具順利出口到海外,光是產品做得好還不夠,材質申報、報關文件、包裝設計、檢疫標章這些「物流細節」,才是能不能成功出貨的關鍵。

 

出口挑戰不只在產品,而是「材質與清關的學問」-在戶外家具類別中,材質分類決定了報關稅率與檢疫難易度。

「最常看到的問題是,東西設計得很漂亮,卻因為沒標 IPPC 標章被退運,或報錯材質稅金爆表。」舉例來說,木製戶外桌椅需要有燻蒸處理或貼上國際認證的 IPPC 標章,否則像是出口到美國、澳洲、日本等國時,極可能在海關遭到扣留。而若是金屬結構家具,雖無需檢疫,但因為重量重、硬度高,一旦包裝不當,就可能在運送過程中刮傷、變形。「最怕客人覺得只要丟上貨櫃就好了,沒注意分類和包裝細節,最後不是賠關稅就是賠信用的代價了。」

 

台灣出口市場集中在美、日,東協市場也在起跑

根據 2023 年出口數據顯示,美國市場占台灣家具出口總值超過 57%,日本約 12.7%。這兩大市場不僅對設計感要求高,對進口商品的報關與材質規範也相對嚴格。

以日本為例,若家具產品中含有電器或照明(例如戶外太陽能燈、USB 充電椅),還需符合當地的 PSE 電器安全認證。

而值得關注的是,近年隨著越南、泰國等東協國家城市化發展,台灣業者也開始試探新興市場,不過這類市場對報關、關稅優惠與運輸條件的彈性也更依賴物流顧問的前期規劃。

 

很多人會覺得包裝只是「包好」,其實對家具出口來說,包裝也是一種風險管理。

舉例來說,家具通常體積大、零件多,很容易在裝卸中損傷。若只是一般紙箱,經常會發生堆疊壓壞、零件脫落、表面刮傷等情況。

幾個建議做法包括:

  • 木製家具:加上防潮包膜與蜂巢紙板防壓
  • 金屬件:內放乾燥劑並加防鏽保護層
  • 玻璃桌面:用泡棉緩衝+外箱標示「易碎」
  • 所有包裝箱外觀:清楚標示主要材質、HS Code、原產地

第一眼看到的是包裝,但背後看到的是品牌的專業與細節。

 

對於已經擁有穩定出口節奏的家具業者來說,流程早已不陌生。但在全球市場規則快速變動、各國對原產地、材質標示與文件細節要求趨嚴的情況下,流程的「準確性」與「效率優化」反而是勝出的關鍵。

以出口戶外家具為例,以下這些關鍵環節,建議即使是老手也持續檢視更新:

  • 商品規格分類與主要材質申報:是否因改款或混材比例變動,影響 HS Code 或稅率適用?
  • 發票、裝箱單與報關資料:是否清楚標明型號、主材質與原產地,避免目的國二次補件?
  • 運輸方式選擇(拼箱 vs. 整櫃):根據旺季或單量選擇整櫃還是拼箱?
  • IPPC 文件與燻蒸要求:是否針對目的國(如美國、日本)即時更新最新規範?
  • 原產地證明、產品圖與其他清關輔助文件:是否依照買家需求完整備齊?

 

台灣的家具早就不只是 OEM 工廠,而是有設計、有品質的國際商品。無論是從台灣工廠出口,還是品牌跨足電商海外倉,只要提早做好規劃、避開常見風險,讓產品順利、安全、準時到達客戶手中,就是最實在的國際競爭力。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