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貨物出口守則

By Cadys Wang Photo:CANVA
首先貨物在出口流程開始之前,出口商與進口商需簽訂一份詳細的貿易合同。合同中應明確規定如價格、交易條件..等,其中由國際商會(ICC)制定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交貨條件,如FOB、CIF等國際貿易術語,是全球通用的貿易條款標準。根據合同內容,出口商準備好要出口的貨物,並確保產品符合進口國的技術標準、包裝要求等。貨物的質量、數量和標籤等要與合同和發票內容一致。另外,對於某些特定類型的貨物(如軍需物資、危險物品等),台灣政府要求出口商必須獲得相關出口許可證。因此,在出口前應先查明貨物是否屬於需申請出口許可證的範疇。
出口文件的準確性關乎貨物能否順利通關以及運輸是否順利。文件中的任何錯誤可能導致通關延誤,甚至額外的費用,因此,出口商應確保所有文件的內容與實際貨物一致。
出口過程中需要的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 商業發票(Commercial Invoice) 商業發票是出口商對進口商開具的產品銷售賬單,內容包括產品名稱、數量、單價、總價、交貨條件、付款方式等具體資訊。這是報關時最為關鍵的文件之一,也是進口商進行報關、付款的重要依據。
- 裝箱單(Packing List) 裝箱單詳細列出了每個包裝箱內的物品、數量、重量以及尺寸。它可以幫助進出口雙方檢查貨物是否齊全,並協助物流公司進行運輸安排,便於進口商清點貨物和海關檢查。其中對於某些精密產品,裝箱單還需包含特殊包裝要求。
- 原產地證明(Certificate of Origin, COO) 原產地證明由台灣外貿協會或政府機構簽發,證明貨物產自台灣,若與進口國有簽訂雙邊或邊的貿易協定,在貿易協議的加持下,出口貨物可以享受協定的優惠關稅。
- 提單(Bill of Lading, B/L) 提單是一份運輸合約,由承運人簽發給出口商,作為貨物運輸的憑證。提單包含貨物描述、運輸路線及承運條件等資訊。提單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提單是貨物所有權的象徵。
- 保險單(Insurance Policy) 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遭遇損壞或遺失,因此投保貨運險十分重要。保險單詳細列明貨物的保險範圍與金額,保險公司將根據此文件在事故發生時進行賠償。
- 出口報關單(Export Declaration) 出口商或代理報關行需先通過台灣電子報關系統,填寫並向海關提交出口報關單。出口報關單需正確填寫貨物的品名、數量、重量、HS編碼、運輸方式和出口目的地等。貨物出口通常不需要繳納出口關稅,但進口國會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常見的稅則代碼系統是「國際貿易統一制度(Harmonized System, HS Code)」,每個商品都有一個相應的HS編碼,用於確定進口國的關稅率。除此之外,我們也應了解進口國的相關政策,並做好稅務準備,如進口稅率、檢疫要求和產品標準,並提前準備相關證書(如符合性證書或檢疫證書)。
完成出口報關後,台灣海關會根據以上出口商提交的文件進行審核。如果文件齊全且內容無誤,海關將核准出口並放行貨物。審核過程可能涉及檢驗貨物,特別是當貨物屬於需要檢驗檢疫的範疇時,如食品、動植物等。若貨物需經過檢驗,如農產品或化學品,海關會要求提供檢驗報告,或在出口現場進行實地檢驗。檢驗通過後,貨物即可放行並正式進入出口程序。 海關放行後,出口商即可將貨物交付給運輸公司進行國際運輸。運輸完成後,出口商應保存好提單、出口報關單和其他相關文件,以備日後查核。 另外需注意的是,外銷已稅貨物,在貨物出口後,可檢具完稅照及出口報單副本,向產製廠商所在地稽徵機關申請退稅。
台灣的出口企業在參與國際貿易時,應熟知相關的出口文件要求與國際貿易條款,以確保貨物能夠順利且安全地到達買方手中。合理選擇貿易條款,準確準備相關文件,並進行風險控制,是成功開拓國際市場的基礎。理解這些流程不僅能降低貿易風險,還能提升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