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部落格

台灣地震凸顯了多點供應鏈和多點端對端物流解決方案的重要性

19 Apr 2024

By Richie Lin    Photo:CANVA

 

2024年4月3日,台灣花蓮市附近發生7.4級強烈地震。這次事件被認為是自 1999 年集集地震以來影響台灣的最強地震。地震造成嚴重破壞,包括 17 人死亡、1,100 多人受傷以及大量基礎設施毀損。台灣地震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特別是由於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地位及其戰略地理位置。

 

以下是此類地震事件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利害關係人思考的一些關鍵。首先,台灣是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台積電等巨頭生產領先世界的晶片。地震可能會導致這些設施暫時關閉或損壞,對依賴晶片的產業(包括汽車、消費性電子和電信)產生連鎖反應。其次,台灣的港口對於國際貿易至關重要。

地震造成這些港口的損壞或營運停止可能會延誤貨運並影響全球航運時間表。這可能會導致供應鏈嚴重中斷,特別是對於即時製造流程而言。第三,地震和其他天災凸顯了供應鏈對不可預見事件的脆弱性。全球各地的公司可能會更加關注風險管理、供應商多元化以及製定更穩健的災難復原計劃,以減輕未來類似事件的影響。

 

過去30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將產品的主要製造外包給中國。這種外包策略憑藉著政府措施、大量勞動力以及外國投資和技術所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力量,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它在一個國家創造了歷史上最完整的供應鏈。無論你想購買什麼樣的產品,在中國總能找到完善的供應鏈,特別是在廣東、江蘇和上海。

 

美國和歐洲等已開發國家的人們都依賴中國提供衣服、鞋子、家居用品、家具和機械產品等日常用品。然而,超級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自然災害齊頭並進,增加了在不同國家設立多個工廠的傾向。思維模式已經從尋找一個易於控制的集中式來源轉變為依賴多個來源,這些來源可以獨立工作,並在某些來源遇到問題時填補空缺。

 

這迫使全球製造商在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等亞洲國家建立新的生產基地,一直到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印度。這些國家擁有多元化的優勢,從日本的高技能和雄厚的財力到印度的低工資。

 

如果您是美國的進口商和批發商,您會感受到管理如此廣泛的供應鏈的壓力越來越大。過去,你可以依靠一個國家——中國來滿足你所有的要求。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自然災害迫使你選擇多個國家來完成中國過去可以單獨完成的工作。這種現象使得供應商和採購商都面臨多原產地、多消費點的挑戰。例如,從印度港口到美國的運輸時間和路線與中國完全不同。因此,如果買家同時從這些國家購買產品,他們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發送採購訂單,以確保產品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商店的貨架。他們需要全方位的物流供應商提供從多個國家到多個國家的物流,包括提貨、清關、貨運代理、倉庫管理和最後一英里送貨上門。

 

首先,這些物流公司擁有廣泛的國際網絡。這意味著他們與多個國家的多家航運公司、報關行、貨運公司和倉庫建立了合作關係,這可以幫助他們處理世界各地的貨物。其次,也需要海關和合規方面的專業知識:處理國際貨運需要對海關法規和進出口合規性有透徹的了解。

 

第三,利用先進技術追蹤和管理貨運的能力至關重要。需要提供強大的即時追蹤工具、供應商管理庫存 (VMI) 和倉庫管理系統 (WMS) 的公司。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客戶服務和溝通:有效的溝通和主動的客戶服務有助於快速解決問題並讓進口商了解其貨運狀態。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