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危險品海運安全管理的新挑戰與對策

By Vincent Wen Photo:CANVA
以 2024 年 8 月寧波舟山港貨櫃輪事故 為例,危險品一旦管理不當,極易引發火災、爆炸等重大災害,不僅造成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更可能對環境生態造成長期破壞。進入 2025 年,隨著全球貨運量持續攀升,以及新能源電池、化工新材料等高風險貨物出口增加,危險品運輸的安全風險更需受到高度重視。
危險品運輸的風險環節
危險品運輸涉及 貨主申報、貨物包裝、承運人運輸、港口裝卸 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發事故。根據 國際海事組織(IMO) 的規定,危險品海運必須遵循:
《國際海事危險貨物規則》(IMDG Code)
《國際保全章程》(ISPS Code)
《國際安全管理規則》(ISM Code)
然而,實務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隱憂:
貨主虛報或隱匿貨物性質:造成承運人無法採取正確安全措施。
包裝不符規範:導致洩漏或破損,增加火災、爆炸風險。
港口作業不當:人員訓練不足,操作失誤引發事故。
船公司管理不足:積載不合理、隔離措施不到位,可能引發連鎖性災害。
2025 年的新挑戰
隨著鋰電池與新能源產品出口量激增,相關運輸風險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自 2025 年 1 月起,IMO 進一步強化了鋰電池海運申報與包裝要求,並規定航商承運前必須進行 風險分級與安全檢測。同時,受 全球碳中和趨勢 影響,部分國家開始要求危險品運輸企業提交 碳排放與安全管理報告,合規成本與管理難度也同步提高。
危險品出口所需文件
為符合國際規範並確保順利出口,客戶在危險品運輸中通常需要準備以下文件:
危險品申報單 (Dangerous Goods Declaration, DGD):依 IMDG Code 填寫,詳細列出貨物性質、危險等級、UN 編號。
安全數據表 (Safety Data Sheet, SDS):由製造商提供,列明化學品成分、危害特性、處理方式。
包裝適航證明 (Packing Certificate):證明包裝符合 IMDG Code 規範。
商業發票與裝箱單 (Invoice & Packing List):列出貨品明細與運輸資料。
提單 (Bill of Lading):承運人簽發的運輸單據。
原產地證明 (Certificate of Origin, C/O):部分國家清關所需。
檢驗或檢疫證書 (Inspection / Quarantine Certificate):針對特定化學品或受管制貨物。
其他特殊許可 (Special Permit):如鋰電池、大宗化學品,可能需目的國政府或港口主管機關核准。
安全管理的核心措施
作為貨運承攬人,我們自接單起便嚴格執行以下流程:
風險評估:審查貨物種類、數量、包裝與運輸路線。
文件審核:核對貨主申報,確保資訊真實,並要求完整檢測報告。
運輸計劃:規劃路線、裝載與隔離方式,制定應急預案。
事故應變:建立完善的應急方案,並定期進行演練。
多方合作的重要性
危險品運輸的安全管理,需 政府、貨主、港口、航商 共同承擔:
政府:加強監管、推動規範落實。
貨主:誠實申報,提供完整文件與真實資訊。
港口:提升作業專業度,強化應急能力。
航商:合理規劃積載,落實船上危險品管理。
結語
2025 年的危險品海運,面臨 新型貨物挑戰 與 更嚴格的國際規範。唯有各方攜手合作,並由貨主提前準備完整文件,才能有效降低事故風險,保障人員與財產安全,同時推動全球航運的可持續發展。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