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Factory Buyer Rate Questions

部落格

歐洲海外倉布局戰 - 比利時與東歐的物流角力賽

14 Jul 2025

By Eric Huang    Photo:CANVA


隨著美國市場受制於川普關稅2.0政策的嚴重干擾,國際貿易業者紛紛把眼光投向了歐盟市場。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歐盟地區的需求,國際貿易業者在歐洲境內設立海外發貨倉的策略性地點,就成為提升供應鏈效率與顧客滿意度的關鍵。為了縮短運送時程、降低物流成本並強化市場反應速度,愈來愈多國際貿易業者開始重視倉儲布局的地理選擇。而在這其中,除了之前我們談論過很多次的荷蘭發貨倉之外(請參閱https://www.tgl-group.net/zh-tw/news-detail845_28.htm%20比利時與東歐地區常被視為兩種截然不同的選項:一個是位處西歐核心、基礎建設完備的成熟市場;另一個則是以低成本與成長潛力著稱的新興區域對於業者而言,應該要怎麼選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來簡單探討一下在比利時或東歐設立海外發貨倉的優勝劣敗。

 

在談論海外發貨倉的角色之前,首先必須釐清其在國際供應鏈中的戰略定位。所謂海外倉,是指設立於目標市場鄰近地區的物流倉儲設施,其核心功能包括產品儲存、訂單處理、包裝出貨與退貨管理等,目的在於縮短運送時間、降低跨境配送成本,並強化整體顧客體驗。對於從亞洲或北美進軍歐洲市場的企業來說,選擇一個具戰略意義的倉儲據點,往往左右著進入市場的成敗與邊際利潤的高低。

 

比利時長期以來被視為歐洲物流重鎮之一。它不僅地處西歐中心,鄰接德國、法國、荷蘭與英國等主要消費市場,同時擁有規模龐大、連通性極佳的安特衛普港,使其成為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門戶。此外,比利時在公路、鐵路與內陸水運方面的整合程度高,對於需要多式聯運支持的企業而言是一大助力。再加上當地擁有大量熟練、具多語言能力的物流人才,能流暢地處理英語、法語、荷語甚至德語的跨境業務溝通,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

 

不過,選擇在比利時設倉也有其代價。當地的勞動成本屬於歐盟中位居前段者,平均時薪高達每小時四十歐元以上,加上相對嚴格的勞動法規與工會制度,導致企業在彈性人力運用上較為受限。倉儲用地的租金亦不便宜,特別是在布魯塞爾或安特衛普周邊,常需承擔每平方米每年六十至八十五歐元不等的成本。此外,比利時在行政程序方面也較為複雜,特別是針對非歐盟投資者,設立公司與進行報關作業時可能會面臨較長的審批時間

 

根據比利時海關當局規定,如果貨物是經由海運入境的話,他們可以在海關准許的場所保管停留45天;如果是以其他運輸方式入境的,則可以保管停留20天。之後貨物必須申報海關准許的貨物處理方式-海關進口程式或過境(免稅)程序。

 

當貨物被放行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增值稅的徵收。根據比利時的貿易規則,如果貨物立刻被供應給另一個歐盟國家,進口增值稅將可以免徵。此外,無論是在比利時成立的公司還是外國公司,任何進口商都可以申請ET14.000許可證來辦理增值稅遞延優惠。非歐盟註冊公司要申請ET14.000許可證的申請方式與荷蘭VAT遞延政策相仿(請參閱https://www.tgl-group.net/cn/news-detail569_0.htm ),都是要透過在當地指定財務代表來操作,以按月申報增值稅的優惠方式來減輕資金壓力。

 

相對地,東歐國家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與羅馬尼亞,則以成本優勢與快速發展的電商環境吸引許多企業前往設立倉儲基地。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普遍低於西歐,平均時薪僅在八至十八歐元之間,倉儲租金亦比比利時便宜三至五成不等,對於營運壓力大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多。此外,這些國家均為歐盟成員,享有共同市場的貨物流通與關稅便利,企業在這些地區設倉依然能享受歐盟統一的報關與增值稅遞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東歐地區政府普遍對外資設廠或物流投資採取積極態度,透過稅務減免、租稅假期、就業補貼與專區優惠等手段吸引企業進駐。例如波蘭的特殊經濟區制度便提供了長達十年以上的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匈牙利與羅馬尼亞亦有類似機制,對中長期擴張計畫極具吸引力。

 

儘管東歐的經濟條件充滿潛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挑戰。首先,從這些地區出貨至德國、法國或荷蘭等西歐市場,配送時間平均會延遲一至三天不等,對於高時效性商品或快閃活動可能產生影響。其次,儘管基礎建設正在快速改善,但部分邊境地區或鄉村地區的高速公路與鐵路系統尚未完善,偶爾可能出現運輸瓶頸。此外,物流人才的培訓與語言能力雖逐年提升,但相較比利時仍有一定差距

 

政治穩定性也是考量的一環。雖然東歐多數國家屬於民主體制,但部分國家存在民粹或反歐勢力興起的風險,可能對外資政策產生波動。再加上與非歐盟國家接壤,如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亦可能因區域安全情勢而產生潛在風險,企業需審慎評估其長期穩定性。

 

綜合來看,若企業以快速進入西歐主要市場為優先目標,並對運營穩定性、法規透明度與語言能力有較高要求,那麼比利時無疑是首選。尤其對於精品、高價值產品或對交貨時效極度敏感的產業而言,比利時提供了難以取代的優勢。然而,對於成本敏感型企業,或希望長期建立低成本、高擴展性的倉儲網絡者,東歐地區所提供的彈性空間與成長潛力無疑更具吸引力

 

事實上,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採取雙倉策略:在比利時或荷蘭設立主倉,專責西歐高頻配送任務;在波蘭、匈牙利或捷克設立輔倉,負責大宗存貨儲備、低週轉品項的處理與東歐市場的出貨。這樣的組合策略既兼顧成本控制,也能確保對西歐市場的高效率回應。

 

總的來說,選擇在比利時或東歐設立海外發貨倉,並無絕對的對錯,而應依據企業的產品特性、市場定位、資本結構與長期策略方向進行客觀評估。在全球供應鏈不確定性升高的今天,能否靈活運用地理優勢與政策資源,將成為企業能否在歐洲市場勝出的關鍵。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