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博客

這20年來,船公司從未如此有高運價談判的優勢 !要求貨主要麼接受合約高價,要麼走人。

10 Dec 2021

By Arthur Chen.    Photo : wirestock

船公司如果沒有簽約的美國港口碼頭,就別玩美國線了。

轉眼已經是2021年11,12月了。又是下年度非美線的新合約談判時間。傳說船公司態度高傲,對貨主不搭不理。亞洲到歐洲航線正處於合約更新期,船公司挑肥細撿廋,過濾出大貨主,希望與他們簽下明年高價的長期合約。但是亞洲到歐洲航線上,因為今年2021的長期合約運費與即期市場價錢間價格差距數倍,一些貨主拒絕就續約展開談判。船公司似乎態度堅定,對明年設定的高價位合約價錢目前並沒有轉圜的空間。據說貨主陷入一場“一邊倒”的戰爭,被海運費巨幅增長弄得暈頭轉。就目前的海運基本盤對船公司有利,很難看到未來一年會發生什麼對船公司不利的變化。可以說,這20年來,船公司從未如此有優勢。所以貨主如果不續約接受高價,很有可能明年倉位與即期市場價錢都是岌岌可危。船公司認定海運市場的運費牛市不會很快結束。最近幾周,據報導不少貨主抱怨船公司談判團隊的態度傲慢,要求貨主要麼接受報價,要麼走人。 

另外,貨代公司也是進入非美線新合約談判,但是他們得跨過更多重重阻礙。原來船公司銷售人員滿血答應的合約,但回頭上報後,船公司態度一轉,堅持要求貨代保證並且提供詳細的貨運量資料,才會考慮新的合約報價。很明顯的可以看出,船公司對貨主與貨代的態度是分進合擊,目標一致提高長期合約運費。亞洲到美國線合約則是在每年3,4月期間續約談判,從5月開始生效。不過目前長期約價遠遠超出往年3-4倍,再加上美國港口擁塞是否會疏解的不確定因素,可以預期貨主與船公司會出現一輪激烈的討價還價過程。 

另外一則八卦消息可以分享讀者。有很多原來只經營近洋航線的船公司,因為美國線運費高企,為了賺取高運費紛紛投入船舶進入美國市場。但是這幾個月下來已經踢到鐵板了。有趣的對比,一艘名為BAL Peace的貨櫃船從青島離港後80天才在洛杉磯港卸貨;而另一艘名為President Wilson的貨櫃輪僅僅至花了10天就將亞洲的貨物卸到了洛杉磯碼頭上。

為什麼?因為這些新加入美國航線的“臨時船舶”可能是遭遇了“潛規則”。那些自家公司在洛杉磯/長灘港有碼頭的船舶顯然能夠得到更快的靠泊順序,此外同在一個聯盟的船舶也相對不需要很長的排隊時間。研究了11月5日至11月19日期間62艘太平洋航線船從上一港離港到正式掛靠洛杉磯/長灘港的時間後發現,那些之前只經營區域航線的船公司,比如中聯航運以及博亞旗下的船舶通常需要等待最長的時間。根據62艘船隻的資料,從亞洲到洛杉磯或長灘卸貨的平均單航程時間為28天。而以中聯航運為例,該公司的船舶需要的該平均數據則達到了34天。還有就算貨櫃卸下港口後,一般臨時船舶可能要花更多的日期才能被提領。根據我們公司的經驗,平均超過2周才可以提到貨櫃。這也是三大海運聯盟對於這些賺取高價的臨時船舶一點都不在意的原因。因為美國主要港口碼頭掌握在他們手上。潛規則有沒有只有他們有數。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

Get a Quote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