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博客

全球各國都處在物價高漲的狀況下,停滯型通膨隱然成型。各國面臨大難題。

28 Oct 2021

By Arthur Chen

從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與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關聯看世界經濟危機。

在這一篇文章,我想要談談最近全球最多人提及的經濟話題 – 停滯型通貨膨脹。有不少學者在今年初5,6月就提出警告通貨膨脹高漲,供應鏈的斷鏈造成供應短缺,就業率無法回到疫情之前的水準。這給與了停滯型通貨膨脹形成的溫床。絕對多數的專家只是充耳不聞,直到中國9月底突發限電之際,大家才發現嚴重性。9月份中國工業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去年同期比較(同比)達到了歷史高位10.7%。從今年5月同比達9%開始就每月逐步向上,已經連續5個月生產者物價高居不下。因為拉閘限電的關係,預測10月份的PPI更會向上攀升,而且目前中國進入冬季用電取暖高峰,以及天然氣,燃煤價錢高漲之際,PPI一定在高位運行,很可能次月比上個月都會成長一些。這樣的狀況可能會延續到明年。端看原物料的價格走勢,尤其是石油,銅,鐵,金屬,煤炭,天然氣等的變化。

根據定義,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指從生產者角度反映全部產品第一次出售時出廠價格的價格變動。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衡量價格變化,並從工業、商品及加工階段的三個生產領域判斷。當生產者向消費品和勞動力支出更多時,他們很可能將該部分增加的成本加於消費者,所以PPI被認為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領先指標。PPI 價格變動一方面反映商品需求強弱,一方面影響企業的利潤變化與投資意願,因此 PPI 年增率高低也反映中國工業經濟活躍程度。中國因為疫情控制得宜,今年一直保持供給端對外出口的繁榮現象,從PPI年初就曲線溫和向上可以看出來。但是來到5月時,原物料大漲後直接超過9%之後就回不了頭了。這說明生產者的成本不斷升高到9月已經超過10%。如果需求端同樣強勁的話,這近半年的成本高漲必然會轉嫁給消費者而導致物價上漲。不過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9月只有0.7%,生產者物價指數與消費者價格指數居然相差了10%。這說明瞭國內需求端仍然受到疫情影響與民眾預期經濟衰退而軟弱不振。所以生產者因為競爭關係而無人敢直接漲價給消費者,導致消費者價格指數才會與生產者物價指數有大到10%的“剪刀差距“。從學理上來說,這顯示出供應端與需求端的不平衡。供應端成本高漲卻無法轉嫁給消費端。其結果會導致生產者開始減少商品供應,刪減勞工,嚴重者可能結束營運,從而失業率上升,消費力向下遞減而造成需求減少,經濟衰退,但是物價仍然降不下來。這就是大家都怕的停滯型通貨膨脹現象。以上所提的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 

生產原料漲價導致中國的通貨膨脹。造成由中國輸出的商品也隨之漲價。從中國供給端出口到世界的另一端歐美。歐洲,美國同樣也面對著“停滯性通脹”的潛在威脅。 目前幾乎全球國家都在防止停滯型通貨膨脹的逼近。停滯型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停滯(stagnation)和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持續並行的經濟現象,如同1970年代的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光靠央行的貨幣政策是解不開難題的,因為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導致物價進一步飆升,而緊縮的貨幣政策將促使經濟更加蕭條。解決之道可能需要政府舉債擴大公共支出,同時進行減稅,然後再配合央行的升息壓抑通脹,但此一組合政策將導致美國國債包袱不斷擴大,產生債遺子孫的禍害。但是這是不得不為之的方案。目前拜登政府提出的基礎建設計畫就是擴大公共支出,利用經濟學上的乘數原理,政府投入1兆美元可以促使全體私人企業增加產出數兆的產值,從而提高就業率,創造人民需求端的提升。但是發行國債創造需求與收縮購債,利率生息壓低需求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做法。但是要解決停滯型通貨膨脹就必須要從各種不同的方面同時因應。真的不容易 !

你可以分享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我們的部落格,將有最新的物流供應鏈的報導與經濟訊息。

Get a Quote Go Top